科普信息化
新浪微博号
微信公众号
头条号
刺山柑
刺山柑(Capparis spinosa L.)是山柑科山柑属多年生藤本小半灌木,茎多分枝,平铺地面或向上斜生,地面直径可达2-10米,可增加荒漠地表植被覆盖度,具有涵养水源,防风固沙,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稳定等重要生态价值。叶片近革质,圆形、倒卵形或椭圆形,单叶互生,托叶变态为刺状。
刺山柑的枝叶犹如垂下的长辫子,将风沙包裹在身下,肆虐的狂风刮过,形成一个个刺山柑的沙包,每一年地上部分都会萌发新枝,牢牢地将松散的沙土围住,形成沙漠中一道神奇的景观。
它的花冠多为白色,果实为椭球形,表面光泽、绿色,形似小西瓜,故俗称“野西瓜”,因老鼠喜食,也被称为“老鼠瓜”。果实成熟时自然开裂,果肉红色,种子黑褐色,肾形,4-5月上旬始花,花期长达6个月,30天果成熟。
刺山柑除了生态学价值,还有食用(微毒)、药用、饲用等价值。
刺山柑的药用部位为叶、果和根皮。味辛苦,痛活血之功效;外敷患处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疮毒。
因此它们不仅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抗旱植物,也是药用植物资源
刺山柑起源于西亚或中亚的干旱地区,在地中海湾、西班牙等地区的很多国家都有分布,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、甘肃、西藏等地。刺山柑耐干旱、耐风沙、耐高温,且耐贫瘠。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,在干燥的石质低山、丘陵坡地、砾石质的戈壁滩均能生长,在地下水位高于3米的土壤上不能生长。不宜在沙地上生长。
山柑具有水土保持、防风固沙、药用、食用等多种功能。是荒漠、旱地区具的抗旱植物。是中国新疆的药用植物资源,也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和牧草。
附件下载: